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原因是( )
①“端午祭”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②是为了抗议韩国把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为己有
③“端午祭”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由江苏省承办。江苏省利用举办十运会这个机遇,进一步改善内外环境,展示江苏文明形象、扩大江苏在国内外的影响,推动江苏省现代化建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联系构成发展,发展推动运动 |
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D.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课堂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出的四个图形符号(如下图所示),哪个与其他三个的类型不同?有的同学说是图甲,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有的同学说是图乙,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有的同学说图丙也正确,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还有的同学说,图丁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最后,老师的总结是: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答案的丰富多彩表明 ( )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
B.认识与实际的一致是具体的一致 |
C.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不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2005年1月19日,北京市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2004十大经济事件”。其中包括“非典”灭活疫苗一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成为世界上首例通过临床试验的“非典”疫苗。据此完成17~18题。
17.科学家研制出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止SARS的产生。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对人体注射疫苗可以使肌体产生免疫抗体,这是现代防疫学规律。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将为防止SARS作出贡献。这说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D.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