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GDP是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GDP的缺陷,正在研究用综合发展指数CDI这一更加全面反映地区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 B.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奥巴马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的消息提振了股市,亚太股市11月5日收盘普遍上扬,日经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涨幅逾4%,韩国综指和香港恒生指数涨幅均超过2%。除日本外的MSCI亚太指数一度上扬逾3%,已经是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上涨。这表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D.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
11月4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赖幸媛交换意见时指出,以他15年的对台工作经历,他认为两岸关系不怕慢、就怕停,更怕倒退。我们迈出的一步就是坚实的一步,只有这样的积累,才会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A.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 B.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
C.发展总是缓慢进行的,不发展就会倒退 | D.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难以避免倒退 |
由于美国房价年年攀升,在次级信贷市场贷款人,可以拿房价升高的差价来填补信贷;但当房价持平时,信贷人难以有中间差价按时还款,就出现了信贷危机。2007年春美国显露出次贷危机,美国本土银行将次级贷款的危险转嫁给外国投资银行,导致投资人对市场失去信心,抛出手中股票,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由此可以看出:
A.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 B.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的全球化 |
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 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决定: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②体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当前,受经融危机冲击,我国商品出口需求下降。加上年初雪灾的影响,四川大地震的破坏,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九月份以来,国家先后三次调整货币政策,先是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接着两次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国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200亿元国债,还决定投资2万亿元加快铁路建设的速度。这些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A.刺激投资需求,扶持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
B.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
C.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D.拉动经济发展,努力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