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6月27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公布。作为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对信用建设提出一系列任务。这将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活力、防范风险起到重要作用,令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材料一:信用是最大的社会资本,诚信是持久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各类失信乱象的出现也许无法避免。关键是,我们不应回避和习惯,而应直面和行动。
在我们的时代,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有效的信用机制,是确保整个社会实现良性运转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者受到应有惩罚,让守信者获得应有褒奖,公民的信用意识才能真正建立。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材料三:为保障食品安全, S 省找准“起点”,整治生产环境,采用公司加农户的集约化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业,夯实食品安全基础;聚集“焦点”,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破“难点”,建立黑名单制度和诚信档案,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打造“亮点”,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请问答:
(1)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诚实守信的意义?
(3)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加强政务诚信、提高公信力?
(4)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S 省是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信息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中的图(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
材料二: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波动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及政策性因素对其价格影响尤为明显。具体来看。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其价格一度出现下跌,但持续时间不长。5月初,在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时间延长及市场需求好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触底反弹。不过,5月下旬,产区迎来自然晾晒粮源上市小高峰,国内玉米价格也在前期急涨过后顺势高位回调。6月份以后,随着产区农户余粮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部分温和上扬。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是,当前存在一些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园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的现象。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建设中如何用好权力。

价格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要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负担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材料一:
2011—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和煤、原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率(%)

注:我国拥有总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但人均拥有量较低。其中,煤炭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的进口不断增加。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见下表)

档次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覆盖用户
用气量覆盖80%的居民家庭用户。
用气量覆盖95%的居民家庭用户。
用气量为超出第二档用气的部分。
定价原则
气价按照基本补偿供气原则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
气价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取得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比第一档气价提高1.2倍。
气价按照充分体现天然气稀缺程度、抑制过度消费的原则制定,比第一档气价提高1.5倍。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多变的价格”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在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负担的前提下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3)材料二中国家发改委的定价原则如何体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道理?

2014年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亚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他指出,安全应当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亚洲各国为什么要树立新安全观?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知识,分析习近平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