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嘲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愿、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之时/而忘操之 B不以疾也/徐喷以烟
C其间干二百里/其虫旧曾有之 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游其家 () ②见有敝筐 ()
③ 发而视之 ()④徒见其浩然无涯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古汉语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功宜为王 | B.陈涉乃自立为王 |
C.大楚兴,陈胜王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①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②,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③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④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②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③爰:于是,这里有“竟然”的意思。④宗:朝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 (2) 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3)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4)伯夷、叔齐耻之__________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B.怅恨久之/左右欲兵之 |
C.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扶苏以数谏故 |
D.及至,西伯卒/卒获有所闻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从选文来看,司马迁肯定了陈胜哪些性格特点?他为何称赞伯夷、叔齐为“清士”?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蝉则千转不穷:(2)互相轩邈
(3)横柯上蔽(4)负势竞上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三个四字短语是:、、。
【甲】【乙】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