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①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②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
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唐·蒋贻恭《咏蚕》) |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下荆门①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②,自爱名山入剡中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第一次出蜀远游途中。②鲈鱼鲙: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③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
(1) 首句“霜落荆门江树空”中“空”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6分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一时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分)
答:
。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
答:
。
(3)、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北新水令]山松野花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
条,城对着夕阳道。
(1)[滚绣球]中情和景有怎样的关系.?,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曲词简
析。
(2)[北新水令]写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