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①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②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
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唐·蒋贻恭《咏蚕》) |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新柳(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22.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答:
23.请分析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你据此对本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 瑶瑟怨:这首诗写女子别离的悲怨。
(1)《瑶瑟怨》中“十二楼中月自明”的“自”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
答:
(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大雁,请分析其中各自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