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将举办l50余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其中,5月29日至6月1日在南宁举行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吸引了8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这反映了(  )
①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经济往来
②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
④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扩大开放,提升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的产品转变为“中国创造”。这是因为()

A.创新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B.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创新是立国之本
D.创新是成长的前提和标准

2005年10月15日至21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大城市同时举行。下列有关终身学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
B.年轻人可以提倡终身学习,老年人可不必
C.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D.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位美国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在接受中国记者访问时表示,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但要注意不要做科技复印机,模仿和学习是重要的,但创新是更重要的。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有()

A.不能引进、借鉴外国先进技术
B.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C.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1911年,在沈阳关东小学的教室里,老师问:“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回答说为了当官,有的说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主;年仅13岁的周恩来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语惊人,掌声四起。少年周恩来的回答赢得掌声的原因是()

A.与众不同 B.志向高远 C.别出心裁 D.具有创新精神

被人们赞为“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于他敢于冲破经典遗传学的理论禁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加强自身修养
B.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C.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要培养创新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