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三。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表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
| 时期 项目 |
1961—1965年 |
1966—1970年 |
1971—1975年 |
1976—1980年 |
| 社会总产值 |
6.5 |
7.4 |
6.3 |
4.2 |
| 国民收入 |
6.5 |
7.8 |
5.7 |
4.3 |
| 工业总产值 |
8.6 |
8.5 |
7.4 |
4.4 |
| 农业总产值 |
2.2 |
3.9 |
2.5 |
1.7 |
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1964年——1982年。
①六十年代苏联经济持续增长
②七十年代苏联国民收入持续下降
③工业领域是其发展的重点
④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的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随之加强。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的本质区别是
| A.权力大小不同 | B.政权性质有别 |
| C.机构组成各异 | D.办事效率不一 |
清朝康熙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减赋。”其具体做法是
|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
|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 C.“总括一县之赋,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
|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 B.九·一八事变 |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下列关于台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渡海至夷洲 |
| B.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
| C.1684年清设台湾府,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
| D.元在澎湖岛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国前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分解相权 | B.分化地方行政权 |
| C.文化专制 | D.设特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