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学术著作曾写道:“希特勒曾经答应仅仅是咬上一口,结果却把全部都吞了下去。接着,他夺取了立陶宛的梅梅尔,同时要求获得但泽和波兰走廊。”希特勒“全部都吞了下去”的是
A.埃塞俄比亚 | B.奥地利 |
C.法国 | D.捷克斯洛伐克 |
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
C.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 D.富人乐于纳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