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改变了选拔的方式 |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
C.规范了选拔的范围 |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
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西陲的亚琛城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欧元
A.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
在斯大林时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作“橡皮图章”,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党取代了政,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 | B.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
C.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D.党对新生政权的控制得以巩固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美国经济的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
高三文科某班同学在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马可·波罗行纪》在历史上可能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一著作是虚构的,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因素导致的
A.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的需求 | B.本书作者为了出名 |
C.传教士热衷于传播宗教 | D.封建主为避免衰落对外进行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