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各题。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图中a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4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该“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

A.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C.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近年来,该“垃圾漩涡”的垃圾主要来自

A.漩涡东部陆地 B.漩涡西部陆地
C.漩涡南部陆地 D.漩涡北部陆地

图甲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图乙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读世界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C.该区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补给
D.该地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当年闻说绕江澜,憾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
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
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
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