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Fe粉与水蒸气加热,产生气体通入肥皂水冒泡 |
反应生成H2 |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 D |
将某未知溶液作焰色反应来鉴定所含金属元素,肉眼直接观察到黄色火焰 |
溶液中含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钾元素 |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N2(g)+CO2(g) ΔH=-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
|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
|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
|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
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使用了碘酸钾,KIO3可通过电解KI溶液(石墨和铁为电极)制备,反应式为KI+3H2O
KIO3+3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石墨做阴极,铁做阳极 |
| B.电解时,在阳极产生氢气 |
| C.电解后得KIO3产品的步骤有:过滤→浓缩→结晶→灼烧 |
| D.电解中,每转移0.6 mol电子,理论可得0.1 mol无水KIO3晶体 |
如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极板 |
b极板 |
x电极 |
Z溶液 |
|
| A |
锌 |
石墨 |
负极 |
CuSO4 |
| B |
石墨 |
石墨 |
负极 |
NaOH |
| C |
银 |
铁 |
正极 |
AgNO3 |
| D |
铜 |
石墨 |
负极 |
CuCl2 |
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稀硫酸、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插入甲,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1、C2插入乙,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3、铁片插入丙。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 B.C1、C2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
| C.C1和C3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和铁片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
| D.甲、乙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丙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
|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
|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
|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