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Y山(118°E,31°N附近)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交相辉映,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安徽省Y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
材料三:安徽省Y山山麓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气温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宜气温为17~20℃。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Y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四判断,安徽省Y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 (填月份)。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适合种植牡丹的原因。
图甲为德国鲁尔区,图乙为中国辽中南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鲁尔区和辽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都是___ ____。它们均拥有丰富的___ ___
(能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能源的优势地位逐渐被_____ ____和天然气所取代。
(2)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地区的一部分重工业布局向海港城市靠近,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_____ ____优势。
(3)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请你为辽中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___ ____、
___ ____、___ ___。
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原因主要有
。
(2)“生态发展带”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 业和 业。
(3)简要分析“二产发展带”布局在东南部的原因:
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 ;不利影响主要是 。
因此,加强 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
(1)表中空白处分别填出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 乙为__________。
(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______(“高”或“低”)。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型,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1)分析图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 。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找出对应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