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够说明可逆反应p(g)+Q(g) ⇋S(g)+R(g)已达平衡的是
A.容器里P、Q 、R、S四种物质共存 |
B.容器里Q 、R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
C.容器内气体压强、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P同时消耗n mol S |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c(OH-)=10-2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NaOH溶液的pH应为
A.13 | B.12 | C.11 | D.10 |
下图表示反应N2(g)+3H2(g) ="=" 2NH3 (g);△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t5—t6 |
B.t2—t3和t3—t4时间段氨气的体积分数相等 |
C.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
D.t4—t5时间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反应达到平衡时, 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1∶c2="=" 1∶3 |
B.平衡时,Y和Z生成速率之比为3∶2 |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
D.c1的取值范围为0< c1< 0.14 mol•L-1 |
常温下,pH=2的NaOH溶液与pH=1的HC1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2,则NaOH溶液与HC1溶液的体积比为
A.9:2 | B.2:9 | C.1:9 | D.10:1 |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 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t/℃ |
5 |
15 |
25 |
35 |
50 |
K |
1100 |
841 |
680 |
533 |
40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 |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3-)减小 |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I2)·c(I-)/c(I3-) |
D.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