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①获得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异地高考”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热点话题。日前多位知名人士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知名人士联名建议是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
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C.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最主要途径 |
D.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 “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有利于公民行使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某省委书记通过 “网上信访大厅”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逐一作了回复。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②保障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说明了我国公民民主权利更加广泛
④拓宽了公民合理诉求和意愿表达的渠道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6月,我国首个“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国家宗教事务局免费发送给教职人员《宗教政策法规文件选编》等学习用书。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②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信仰需求
③引导宗教界人士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④增强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理念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13年6月6日,以“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民族区域法治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主题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与法制保障”,将深入研讨破解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方法,为创新民族地区良法善治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和法学理论支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此次论坛主题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与法制保障”,目的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这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