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 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
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一些人又开始扩大养鸡规模。这表明()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
今天,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生产,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这说明()
①科技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为了推广国家形象,各国可谓不遗余力,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源泉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透过屏幕,观众们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为制造出这些“触动人心”的味道,央视纪录频道另辟蹊径,改变以往纪录片“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成功突围,用日益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影像信息得以更完美地呈现和表达。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A.文化创作的灵感直接来自实践 |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
历经8年,北京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家级国际交流合作的标志性平台。在8日举行的第八届文博会“文化贸易政策与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41家机构和企业集中签订了21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可见()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
C.文化创意决定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 |
D.提高经济效益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首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