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治堵措施“28条”,实现公交优先战略,北京市正积极规划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开辟更多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快速通勤网络,是继限购小桥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依据大气污染法征收环境污染费后,北京市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治堵措施。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治理道路拥堵现象的?
(2)北京市政府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问计于民”,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积极出谋划策。请分析上述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
材料一:2014年10月17日,苹果iPhone 6 和iPhone 6 Plus两款手机在中国大陆发售。虽然价格高达6千多元,但全国各地的果粉们还是通宵排队抢“苹果”。大学生小张为了也能拥有一款“苹果”,不仅节衣缩食,还四处借钱。
材料二 :随着中国大陆正式开售iphone6,某市苹果专卖店当天门庭若市,其中有些人不是冲着新上市的iphone6,而是已经降了价的iphone5S,而隔壁的一家手机美容店的店主也表示,这两天来买手机外壳的人明显增多了。对比这两家店的火爆,对面的一家粮油副食品店虽然店前竖着一块某些商品特价的牌子,但店里依旧冷冷清清。
材料三:苹果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也是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4年10月,苹果再度问鼎最具价值品牌。苹果公司采用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1)请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小张的做法对消费者有何启示?
(2)请运用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
(3)请结合材料三说明公司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当前,我国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依然严峻。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5月15日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今明两年,我国将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氨氮、氢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行动方案》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降碳工程,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监测和监督检查、落实责任目标等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要求。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行动方案》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降碳工程,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监测和监督检查、落实责任目标等8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制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正确性。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要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助推城镇化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为此,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也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文化的盛会、艺术的盛宴,是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际行动,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增强了文化自信。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十艺节”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一届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艺术盛会;中华民族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议长的传统美德,“十艺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节俭办节,让艺术回归本体的理念;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十艺节”创作的一批唱响中国梦、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品佳作,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曲终人难散,人们内心激起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出: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请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