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的反应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B.“条条大路通罗马” |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
中国常把一个人遭受挫折或失败称为“走麦城”,而西方则常称为“人生的滑铁卢”。与西方这一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克伦威尔 | B.詹姆士二世 | C.罗伯斯比尔 | D.拿破仑 |
“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超越)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被镌刻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石碑上。此开国者应该是
A.克伦威尔 | B.华盛顿 | C.林肯 | D.亚历山大二世 |
16~17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着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
A.资产阶级 | B.新贵族 | C.种植园主 | D.农奴主 |
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B.从封闭走向开放 |
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D.从分散走向整体 |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 B.发现了美洲大陆 |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