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一例。
(3)面对危机,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与俄、日相比有何不同?最终结局如何?
(4)美、俄、日三国发生的事件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与实际相符合,同时又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南北矛盾焦点问题的法律文件。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示伟人为缓和政治经济危机分别采取的举措。他们的举措有何相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去年是我国外交工作开创新局的一年。习近平主席等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大多边活动,访问一系列国家,取得丰硕成果。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4)材料四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表解历史

历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观点、目标
主题词
洋务运动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近代探索之先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
B
圆救忘图存之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D
陈独秀
民主、科学
开思想解放之门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图3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文汇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知史】

(1)图中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时事追史】
(2)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请写出一个反映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致"的历史事件。
【名人说史】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部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3)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
【学史启示】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集团综合实力的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推动着世尽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西欧
主张世界新秩序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请写出两个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西欧成立了什么组织?
(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后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上海……上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居于特殊的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的桥头堡垒。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
材料二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
(2)据材料二,请写出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
(3)材料三图是在上海参加某次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的合影,请写出该会议的名称。
(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