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11) (填名称),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2)   
②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时   (13)   ,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应 (14) 7(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③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15) 
A.面粉   
B.白糖   
C.纯碱   
D.植物油  
E.硝酸钾
④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R是 (16) (填化学式)。
⑤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I)℃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17)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18)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有 (19) (填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丙            D.与t1℃时丙的饱和溶液混合
(III)℃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 (20) g(精确至0.1g)。
(IV)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21)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 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盐”体现了人类利用化学科学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智慧。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12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加入Na2CO3溶液除去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3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3.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精盐的产率为103.3%

B.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C.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D.溶解操作中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能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

(1)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2)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3)D和水反应能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4)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有  (任写一种)。

(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  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  (填名称)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3)①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M、N两点分别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两种溶液,当条件改变时,溶液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随之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该物质在与t2℃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M点所示的溶液变到N点所示的溶液,可以将M点的溶液降温至t1℃,过滤除去析出的晶体后,再将溶液升温至  ℃。

(3)t2℃时,若M点所示溶液的质量为70g,其中含溶质  g.再将该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保留一位小数)。

(4)当恒温蒸发溶剂时,M、N两点的位置变化正确的是  (填字母)

A.M、N点均不动

B.M、N点均垂直上移

C.M点沿曲线下移;N点垂直上移

D.M点不动;N点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