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6) 。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 ;
通常不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的原因是 (8)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
,且能使反应随关随停,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9) (填字母);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10) 。
③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时;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 。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甲小组探究了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有影响,乙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呢?
|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 论 |
|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
缓慢有少量 气泡冒出 |
(13) |
|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 (12) , 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
迅速有大量 气泡冒出 |
④丙小组用装置C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反应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 固体质量/g |
28.0 |
23.2 |
18.4 |
18.4 |
(I)组装装置C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 (14) (填序号)。
a.试管 b.铁架台 c.酒精灯 d.木块
(II)共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III)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6) 。
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 g。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 g。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箭头表示气体的进出方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的X气体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中的错误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蔗糖、花生油、食盐等常见物质中,不能溶于水的是_________。
(3)西瓜含有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请根据铜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混合物,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它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2)下列铜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湿法炼铜”涉及了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从该化学反应中可判断铁的金属性比铜_________(填“强”或“弱”)。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证明了氧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3)“页岩气”(主要成分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使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科学家采用高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