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对“高温煅烧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进行如下研究:
步骤 |
实 验 过 程 |
简 答 |
1 |
取一小块石灰石,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 |
|
2 |
将其在酒精喷灯上灼烧一段时间后,表面疏松,待冷却后再称量,固体质量 (15)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
3 |
将一部分灼烧过的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滴加水,搅拌片刻,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显 (17) 色。 |
4 |
将一部分灼烧过的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滴加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
|
①电子天平称量时,若需要直接显示石灰石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18) (填“校准”、“归零”或“去皮”)。
②在1、2、3、4的四个步骤中,根据步骤 (19) (填序号,下同),可得出“石灰石有部分已经分解”;根据步骤 (20) ,可得出“石灰石没有完全分解”。
把一团光亮的细铁丝塞人试管中,将试管倒插水中后再固定好(如下图所示),放置足够的时间(约一周,室温不变)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生成,试管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时试管内的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稀硫酸,天平平衡。
(1)若向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锌粒(如下图所示),待充分反应后,发现两烧杯中锌粒均有剩余,则天平指针偏转。(填不或向右、向左)
(2)若向左边烧杯中投入少量的锌粒,向右边烧杯中投入等质量的镁条(如下图所示),待充分反应后,发现锌粒和镁条全部溶解,则天平指针偏转。(填不或向右、向左)
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A、B、C和锌四种金属分别同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地画了一幅卡通图(如下图所示),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
(2)B是常见金属,写出B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和农药波尔多液(内含硫酸铜)都不能用铁桶盛装,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1);(2)。
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液中可能转化为人体所需的亚铁离子,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胃液中含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