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出c(H+)=1.0 ×10—13mol/L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 |
B.CO![]() ![]() ![]() |
C.Na+、ClO—、AlO2—、NO3— | D.MnO4—、K+、Na+、SO42— |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 |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 |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还原 |
D.充电时阴极溶液的碱性减弱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H< 0 |
B.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C.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
D.一个化学反应的△H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3.0 kJ·mol-1 |
D.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b>a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向某硫酸和硫酸铝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 |
B.图2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
C.图3表示t℃时稀释冰醋酸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D.根据图4可判断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Z(g)+W(s);ΔH>0。若开始投入1 mol X和1molY,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改变条件,其变化关系符合甲、乙图像。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温度对X转化率的影响,且Ⅰ温度较低 |
B.乙图一定表示压强对X体积分数的影响,且Ⅳ压强较高 |
C.甲图一定表示压强对X体积分数的影响,且Ⅰ压强较高 |
D.甲、乙图都可以表示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且Ⅰ>Ⅱ、Ⅲ<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