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                              ,实际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诗歌的尾联描写诗人的外貌的作用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第一句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一个“乱”字妙在何处?

“夕阳箫鼓几船归”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还有哪处能印证你的判断?

诗歌阅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②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
“荆吴相接水为乡”一句,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这不禁让人想到王勃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首句中的“满”字写出了二月江南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共61分)
(一)阅读杜审言《渡湘江》一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迟日:春日的太阳。湘江:位于湖南,江水由南向北流入洞庭湖。
⑴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⑵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⑶诗歌三四句分别展示了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这样相对照的描写凸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