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小题。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 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 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横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2分)
答: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2分)
答:
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答:
阅读《一张忘取的汇款单》(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①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②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烦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特别幸福。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仪式。
③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④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⑤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⑥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⑦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文章以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为题,有哪些好处?(4分)
第④段画线句“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我”所认为的表达关爱的习惯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至少两点)(4分)
父爱是无言的,是伟大的。假若有一天,你长大了,给你的父亲汇款,你会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对父亲表达怎样一份情意?请写出。(不少于30字)(3分)
阅读《让人,乃众妙之门》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议论文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议题或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议题或中心论点进行论证,阐述其重要性(或必要性),接着阐述应该怎样做,最后总结全文。”下面的语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④段前呢,还是放在第⑤段前呢?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约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约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中的“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五月的槐花
⑴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故乡的槐花又开了。放下电话,轻轻推开窗户,一股晚风夹杂着城市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⑵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随便装点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⑶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便看到了坐在门前老槐树下的母亲。
⑷“妈——”
⑸我的喉咙里涩涩的,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觉得母亲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便岔开话题:“云儿,快歇着去,妈去给你打水,洗把脸再说。”母亲顺手拿起毛巾和脸盆。我分明看到:母亲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拭去了腮边两行浊泪……
⑹捧起冰凉的井水洗完脸后,顿觉轻松了许多。摆脱了平日里繁多的应酬,此时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势躺在大沙发上,竟酣然入睡了。
⑺一觉醒来,母亲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卧室。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⑻母亲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着双脚,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从树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残阳,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弱。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
⑼晚上,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兴冲冲地端给我一碗馋人的槐花饭。我接过这似有千钧的“佳肴”,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母亲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
⑽临睡前,母亲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床单、被褥,铺好床后,再三嘱咐我盖好被子,乡下夜里寒气重。那晚,母亲将我的脚丫紧紧的搂在她温暖的怀抱。温馨的梦里,我拉着母亲的手,坐在开满槐花的山坡,听她讲《王子与母亲》的故事……
⑾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从镇上买来一瓶槐花蜜,硬是塞进了早已被她塞得满满的行囊。接着便又张罗着为我做早点。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残忍的王子。
⑿临走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将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
⒀坐在返城的客车上,窗外,一树树冰清玉洁的槐花一闪而过,我蓦然觉得,母亲的爱诚如这朴实而又圣洁的槐花,虽然平凡却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让我一辈子去细细品味。五月的风拂过脸庞,一缕醉人的幽香潜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泪流满面……文章以“五月的槐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⑴段结尾“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心里空荡荡的”?
第⑻段“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 ”,请简析“我眼睛湿润”的原因。
从文中划线的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我选( )句赏析: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