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任何”和“通常”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的8~11语段,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屠夫:喙: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⑨⑩的内容要点。
语段⑨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
语段⑨⑩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语段⑩中“但是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因为食物缺乏,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语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绿色蝈蝈》,作者是(国)著名昆虫学家

运盐的驴子
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可是海绵吸足了水,他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先说:“你并不比我强”,然后说:“我比你强得多。”这是使用________法,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蚊子所用的战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①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文段中加粗词的含义,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强调蚊子至死仍然不服气,因为战胜过强大的动物。
B.说明蚊子至死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
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
D.蚊子已感受到是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到失败。

蜻蜒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蜒,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蜒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文中划线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                  
蜻蜒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  )

A.冬天到了,没有地方可以唱歌跳舞了。
B.冬天到了,蜻蜒又寒冷又饥饿。
C.冬天到了,蜻蜒为自己夏天未工作而羞愧。
D.冬天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逝去了。

“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在文中具体指                
蚂蚁说:“那么你——”破折号表示         。蚂蚁想说什么?下面几句中最合理的是(   )

A.一定玩得很痛快哟? B.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C.在干些什么呢? D.就一直这样玩吗?

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描写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  )

A.讽刺蜻蜒只顾玩乐,不想工作,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
B.教育人们不要怜悯蜻蜒那样的懒汉,他们好逸恶劳咎由自取。
C.告诫人们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D.告诫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而忘记工作。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故事 B.神话故事 C.寓言故事 D.民间故事

阅读分析。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人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彼岸:
屈从:
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
有权的:
大力士:
作家:
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
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