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波动上升 | B.逐年上升 |
| C.先降后升 | D.直线上升 |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A.南海出现东海的鱼种 | B.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
| C.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 D.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如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下题。
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 B.南半球暖锋 |
| C.北半球暖锋 | D.南半球冷锋 |
4月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 B.12日的深夜 |
| C.11日的日出前后 | D.13日的日出前后 |
图为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所示小河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 B.自南向北 |
| C.自西北向东南 | D.自东南向西北 |
量得甲、乙两山图上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其实际距离大约是()
| A.45 km | B.4.5 km |
| C.450 m | D.45 m |
(原创)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是()
| A.100 m | B.200 m |
| C.300 m | D.400 m |
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的一部分。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读图,完成下题。
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 A.一路正西 | B.先东南,后东北 |
| C.先东北,后东南 | D.先西南,后西北 |
飞机飞行的距离为()
| A.3 330 km | B.小于3 330 km |
| C.6 660 km | D.大于6 660 km |
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此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的经度为
| A.30°E | B.30°W |
| C.60°E | D.60°W |
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 A.10°N | B.10°S |
| C.50°N | D.50°S |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A.丁>丙>乙>甲 | B.丁>乙>丙>甲 |
| C.乙>丁>丙>甲 | D.甲>丙>乙>丁 |
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 B.土壤 |
| C.水分 | D.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