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某人在当地静止不动,从第一天见到太阳在正南天空到第二天在正南天空的时间间隔是
A.23小时56分4秒 | B.大于24小时 |
C.一个太阳日 | D.一个恒星日 |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08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回答1~2题。
距市中心距离 时间 |
0~1km |
1~3km |
3~5km |
5~12km |
1992年 |
29.6 |
20.3 |
8.7 |
未统计 |
2008年 |
38.4 |
22.5 |
29.7 |
10.1 |
1.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A.交通通达度最高 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C.居住的人口最多 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2.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1回答1—2题。
表1: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大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位 人口流入省 |
第1位人口 流出地 |
第2位人口 流出地 |
第3位人口 流出地 |
第4位人口 流出地 |
第5位人口 流出地 |
广东 |
湖南 |
四川 |
广西 |
江西 |
湖北 |
江苏 |
安徽 |
四川 |
浙江 |
河南 |
贵州 |
浙江 |
江西 |
安徽 |
四川 |
贵州 |
湖北 |
M省 |
黑龙江 |
吉林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四川 |
重庆 |
广东 |
云南 |
浙江 |
新疆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如图表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的空间主要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③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2.图中①②③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中国 C.英国 D.加拿大
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图1),完成 1~2题。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 阶段的发展,甲区域()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 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 B.巴西 C.英国 D.美国
北京时间2009年3月20日19:43春分。这天,我国某中学的学生,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基本方法是:在校内选择一块平坦空地,用一根细直竹竿垂直插在地面上,并在地面绘一半径短于竹竿的圆,当竹竿影端落在圆周上时,做两个标记,并记录下时间,如图3所示(O为竹竿的位置,P、Q为12:20和15:40时影端在圆周上的位置)。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学校所在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信的是()
A.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B.气候湿热
C.地形为平坦广阔的平原
D.有绿洲分布
2.关于P、Q的分析,正确的是()
A.P对应的时间是12:20
B.Q对应的时间,拉萨太阳高度在减小
C.⌒ (劣弧,与
相对应)为50°
D.Q对应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3.春分日前后,学校所在地()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牧民开始在山上放牧
C.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D.农作物生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