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A.南水北调 | B.城市面积扩大 |
C.围湖造田 | D.毁林开荒 |
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 B.①和④ | C.③和⑥ | D.②和⑥ |
有关图4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类岩石中通常有层理构造 |
B.甲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
C.⑤⑦⑧为高温熔化作用 |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②③ |
图3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图3
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
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面四幅图中,可能表示秋分日的日照图是(图中虚线圈为极圈,直线箭头表示阳光,弧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图2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图2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 B.B | C.C | D.D |
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
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辐射A减弱 | B.辐射B增强 | C.辐射C增强 | D.辐射D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