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西北常见的景观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生物风化 |
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各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径流丰富 | B.降水稀少 |
C.下渗缓慢 | D.蒸发微弱 |
读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陆地 | B.乙地是海洋 |
C.乙地是北半球 | D.丙地受山脉影响 |
图中乙点的温度可能是:
A.>2℃ | B.<4℃ |
C.2℃< 乙<4℃ | D.<2℃或>4℃ |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直射点北移 |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下图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虚线为纬线圈,P点是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0°,90°E)地方时是12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A.45°N、90°W |
B.65°S、160°W |
C.90°S、120°E |
D.0°、160°E |
若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当日P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这一天极昼的范围是:
A.82.5°N~90°N | B.66.5°N~90°N | C.75°N~90°N | D.75°S~90°S |
从该日起,P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还需
A.约半年 | B.约三个月 | C.约一个月 | D.约两个月 |
下图中M为纬线,Q是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若6月22日,Q点不存在,则纬线M的度数可能为:
A.0°~30° | B.30°~60° |
C.60°~90° | D.66.5°~90° |
当Q点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7时40分 | B.6月、8时20分 |
C.6月、5时30分 | D.9月、16时2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