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小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A.单一指标 | 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
C.行政区划 | D.人文指标 |
黄河流域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
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图2),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图2
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 ( )
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甲 | B.丙 | C.乙 | D.丁 |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
A.甲 | B.丙 | C.乙 | D.丁 |
下表是我国某地1960~1975年有关数据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题。
项目 |
1966年 |
1975年 |
耕地面积(万亩) |
60 |
65 |
森林草地面积(%) |
18 |
10 |
气温年较差(℃) |
32 |
35 |
年降水量(mm) |
450 |
380 |
水土流失范围 |
小 |
大 |
粮食平均亩产(Kg) |
160 |
145 |
人口(万) |
30 |
34 |
从表中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 | B.年降水量减少,导致酸雨减少 |
C.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 | D.土壤污染严重 |
今后该地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
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 |
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
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题: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