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气候 |
| C.水文和生物 | D.土壤和地形 |
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主要表现为纬度差异 |
| B.甲内部主要是东西方向的差异 |
| C.乙内部仅是东北向西南的差异 |
| D.丙自然区与季风区的范围一致 |
图8表示“四种农业类型的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关于四种农业类型及其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
|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
|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
|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只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
与图9经营模式相符的是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千姿百态。图7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5—16题。
先民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
| A.气候湿润 |
| B.矿产丰富 |
| C.稍离河流免受洪涝灾害 |
| D.动植物丰富 |
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最可能呈
| A.团聚状 | B.带状 | C.网状 | D.棋盘状 |
图6是“我国西北地区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最容易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 B.补给以降水为主![]() |
C.水量向下游增大 | D.径流年际变化小 |
读图5,完成11—12题。
图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 B.资源 |
| C.交通 | D.水源 |
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
| B.乙区域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
| C.丙区域适合建自来水厂 |
| D.丁区域地价最高 |
读图4(山东省的等值线图),回答9—10题。
如果①、②、③代表冬季的三条等温线,则温度最高的应是
| A.① | B.② | C.③ | D.无法确定 |
a地和河北省在全国著名的经济作物是
| A.甜菜 | B.甘蔗 | C.花生 | D.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