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下地幔 | B.岩石圈 |
| C.软流层 | D.地核 |
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
| B.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
| C.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
| D.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

图示四处海域有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P=Q=M=O>N |
|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
| C.MO为晨线 |
| D.NO为晨线 |
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
| B.N地地方时为6:00 |
|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
|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
(新课标试题)下列甲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乙图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
| B.W2造成的破坏最大 |
| 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
| D.能通过地核的是W1 |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 A.3 000 km | B.3 500 km | C.4 500 km | D.4 000 km |
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 |
| 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
| C.丙处设火情瞭望台可通视全区域 |
| D.丁处宜建居民区 |
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400米 | B.500米 | C.600米 | D.700米 |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
|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
|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
|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③、④ | B.①、② | C.⑤、⑥ | D.③、⑦ |
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读甲、乙两图,若甲图是地处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屿的部分地区略图,该岛山上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和森林分布。若对该岛进行开发,结合图,回答下题。
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如图所示, 则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热带迁移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