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B两处的海底地形名称分别为( )
A.大陆架、洋盆 B.大陆架、海岭
C.洋盆、海沟 D.海岭、海沟①处和②处的海岸类型分别是( )
| A.生物海岸、基岩海岸 | B.基岩海岸、砂质海岸 |
| C.淤泥海岸、基岩海岸 | D.砂质海岸、淤泥海岸 |
图中② 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不是其发展晒盐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地势平坦,滩面宽阔 | B.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少 |
| C.基岩海岸,海水下渗少 | D.晴天多,蒸发量大 |
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 )
①自然资源缺乏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低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③④ |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据此完成小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 |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 C.出生率明显降低 |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河南省要求,2010年年末总人口要控制在1.01亿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5%以内,其人口模式是( )
|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小题。
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
|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
|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
|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
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结构年轻化 |
|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 D.劳动力缺乏 |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小题。
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经济因素,农村 | B.自然因素,城市 |
|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 | D.经济因素,城市 |
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
A.大洋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 D.欧洲、大洋洲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小题。
| 阶段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 ① |
3.8 |
3.2 |
0.6 |
| ② |
3.8 |
2.4 |
1.4 |
| ③ |
2.9 |
1.7 |
1.2 |
| ④ |
1.3 |
1.0 |
0.3 |
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 ③社会福利 ④文化观念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