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
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A.机械制造 | B.有色冶金 |
C.能源工业 | D.轻纺工业 |
读图回答30~32题。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
A.光照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②河湟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
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 |
C.B地形区的降水量南多北少 |
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印度河等 |
图1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 D.两地纬度差异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