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次生盐渍化

该地区城镇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向公路沿线集中——交通便利 B.向森林地区转移——环境优美
C.向河流下游迁移——水源充足 D.向河流上游迁移——下游断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征服自然阶段 B.崇拜自然阶段
C.谋求人地协调发展阶段 D.有神论阶段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旅游区的兴建 D.城市化进程加快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藏南谷地 D.长江三峡

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下列问题。

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 ( )。

A.地形 B.降水
C.水源 D.土壤

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