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0万 |
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20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20万 | B.40万 |
C.30万 | D.25万 |
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不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
C.人口合理容量不一定要控制在人口容量之内 |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可能会出现减少现象 |
图10是世界汽车工业基地及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D.重视科技投入,人力资源丰富 |
图9为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据史料记载,该城市早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推测早期的城市形态最可能是()
A.组团式 | B.分散式 | C.团块状 | D.条带状 |
造成图中局部地区等地租线由市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 B.交通运输 |
C.城市形态 | D.消费人口 |
图8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完成13~14题。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A.a表示的是死亡率 | B.b表示的是出生率 |
C.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 D.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
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
B.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
C.2015年之后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死亡率开始回升 |
D.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
图7为沿某纬线自然环境变化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图中b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荒漠带 |
导致图中由c到a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条件 | B.水分条件 |
C.土壤条件 | D.人类生产方式 |
图6为“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9~10题。N地的地壳厚度约为()
A.37千米 | B.38千米 | C.39千米 | D.40千米 |
影响图中河流河源和河口地貌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
C.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 D.冰川堆积、流水堆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