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为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某年6-8月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降水量距平”指该地区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上多年平均值比较),图乙表示甲乙丙丁四个水文站的流量变化曲线。完成下列小题。

最高洪峰在乙水文站出现的时间约为

A.8月18日左右
B.8月24日左右
C.8月27日左右
D.8月31日左右

下列关于该时段区域内降水量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降水量比正常年份略少一些
B.图示季节乙地降水一定比丙地多
C.地形是导致丁地降水距平大的主因
D.整个地区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中国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御河东路更名为RueMeij(明治路)、洪昌胡同改为RueVerbiert(南怀仁路)等。以下哪次侵华战争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因果关系?()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等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C.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
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