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相关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松嫩平原意图(图甲)和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图乙)
材料二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材料三 2012年10月,黑龙江省绥化市与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建立绥化枝江酒业有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有近200年历史,连续10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枝江酒业投资绥化,是一次双赢互惠的合作。
(1)据图乙,可知松花江汛期出现的季节是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试分析绥化市与枝江酒业合作各自的优势条件。
(4)分析松嫩平原上湿地广布的主要形成原因。
读《天津市的市内交通道路网图》(图7—4—4),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以下特点:① ;② ;③ ;④ 。
(2)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线路拥堵和 。解决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
(3)天津市的交通网布局特点是 ;该城市有三条环行公路,它们是 、和 ,它们与市区的放射干道相连,目的是;① ;② 。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12所示。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水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13。
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打算研究在不过河情况下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测算铁塔高度。他们在12月22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又测得
正午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请在图上适当位置画一个指向标。
(2)该地所处的经度是 ,纬度是 ,
所属的国家是 ,图中的海洋为 。
(3)图中的α= 。
(4)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方向移动,潮州的昼长逐渐 。
|
(5)该兴趣小组有人计划在2008年来中国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北京,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千米。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为实测高程点,数值表示高程,单位:m。实线大致表示山脊线,虚线大致表示山谷线,在图中绘出高程为70m、60m、50m的三条等高线。
(2)该地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C.塔里木盆地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3)图中陡坡出现在什么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