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代诗人王昌龄笔下冷艳绝美的青海湖,由于盲目开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青海省不得不斥巨资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生态逐渐好转。从青海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保护环境是我国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③要按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④人类驾驭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环球时报和环球网联合发起关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下表是两个主要年龄段的居民关于热点话题前三位的统计情况。

20—39岁居民
40—59岁居民
热点话题
得票率(%)
热点话题
得票率(%)
反腐和司法改革
56.4
经济发展
41.6
社会平等
40.1
收入分配
35.9
民主建设
25.1
文化生活
34.5


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其原因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人民认识和改造
③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A.志存高远,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D.牢记创作精品是自己的中心任务

2014年11月10日晚,参加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夫人身着“新中装”在水立方集体亮相。“新中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 “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这表明()
①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经济政治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