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分别发生6.3级、5.8级地震。截至11月28日18时,康定地震累计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新增2名一般伤员),受灾群众总计已达197845人。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由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而科学家却持乐观态度?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题12分)
高二某班学生就运动的规律性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安全“回家”。中国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试分析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的不合理?周伟教授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定为1:8,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合理的,当时我国农业人口接近90%。但随着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之后修改成1:4,到现在要修改成1:1,都是现实的需要。”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对选举法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论启示? (6分)
李某的父母是一般职工,她本人在一所职业中学读书,她学习上不求上进,每到周末,都呼朋唤友,到歌舞厅去“过把瘾”,认为这是流行。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李某的行为的错误性。
材料1: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
原油 |
电力 |
天然气 |
|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
60% |
10% |
50% |
|
2009年短缺 |
8300万吨 |
1.5亿吨(进口) |
2700万千瓦 |
100亿立方米 |
注: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材料2: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利用率 |
每吨标准煤实际的GDP |
矿产资源回收率 |
单位产值能耗 |
机动车油耗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比发达国家低10% |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
材料3: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问题:(1)上述三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你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地现象。国家发改委2009年重点课题《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揭示,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对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差别,导致两极分化。”请运用我国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评析。
(2)高一年级学生围绕“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选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列举出此项研究需要的数据,并简要说明其经济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