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首届“10·17”论坛2014年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设立扶贫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回答下列小题。
“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定为本届论坛主题,表明(  )

A.扶贫开发与实现全面小康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B.努力减少贫困人口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只要没有了贫困人口就实现了全面小康
D.我国要消除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这体现了(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政府基本职能不断增多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④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扶贫开发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扶贫开发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要求我们(  )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充满信心接受考验  ④依据主观想象去进行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据此回答小题。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创造活力”,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要增强我国“文化创造活力”就必须做到
①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③大胆学习,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④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有
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莫言说:“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地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创作

A.基于莫言的聪明智慧 B.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
C.根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 D.表明文化需要借鉴、交流

《印象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和现代演艺技术,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主要在于

A.广泛运用了大众传媒手段 B.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C.大量吸收了民间文化资源 D.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有竞争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