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做好文化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只有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结合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借鉴意义。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09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
试说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材料二:李嘉图还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至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他极力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他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图中甲、乙两国应如何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指出,世界各国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我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所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