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P2>P1 |
B.反应Ⅱ:△H>0,T1>T2 |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
D.反应Ⅳ:△H<0,T2>T1 |
下图为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为Cm(H2O)n的物质一定是糖类 |
B.微生物所在电极区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
D.正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 |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 方案 |
![]() |
![]() |
![]() |
![]() |
实验 目的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过量SO2气体通入氨水中:SO2+2 NH3·H2O ="2" NH4+ + SO32-+H2O |
B.向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Ba2++2OH-+2HCO3- = BaCO3↓+2H2O+ CO32- |
D.硝酸铁溶液中滴加足量HI溶液:Fe3+ + 3NO3-+12H+ +10I- = Fe2+ + 5I2 + 3NO↑ + 6H2O |
某苯的衍生物,含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不跟NaOH溶液反应的衍生物种类有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
B.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 |
D.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