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科技创新有了更大的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能源方面,两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4分)
(2)在交通运输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重大发明?有何意义?(4分)
(3)请你判断下述现象:
A.伦敦是著名的雾都,其原因之一与工业革命有关——伦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工厂众多,烟囱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传统的壁炉。于是,烟与雾交集混杂在一起,形成著名的伦敦雾。这种说法正确吗?(2分)
B.1914年9月的一天,一位驾驶员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游戏,拔出他的手枪,向一架飞过去的敌机射击,而不是招招手。此后不久,双座飞机的法国观测员开始携带步枪,但烈风和发动机的剧烈震动,大大地损害了他们的准确性。其他观测员带了砖块去扔德国的螺旋桨——甚至去扔驾驶员。有些观测员则用一筒筒的投箭——铅笔型的小钢箭——武装起来,去投掷敌机飞行员。……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文中描述的现象会是真实的吗?为什么?(4分)
读下面的“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最北的是,最南的是。
(2)在图中被英国强行割占。
(3)这些通商口岸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下图为《战国—秦朝重要工程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秦朝的都城,并写出地名。(2分)
(2)秦朝修筑了长城,请你指出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3)战国和秦朝时期,在水利兴修和水运交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请你指出三个这一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和水运工程。
(4)在这些重大工程中,有的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有的已经失去了修筑时的原来目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分
(5)有人说,修筑重大的工程,劳民伤财,没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你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学说?这种学说的大致思想是什么?汉武帝时把什么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贡献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发现他在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5)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
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贺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楼 |
楼 |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外,此项改革措施还有哪些改革内容?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次改革的实施有何作用?
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成都平原的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
——七上《南方的初步开发》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这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
(3)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得到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