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议会上、下两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一个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继位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
材料二: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材料三:“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1)材料一中的议会上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这个大陆”指的是什么?“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中的“外来势力的支配”是什么意思?在谁的领导下赶走了这个“外来势力”?
(3)材料三所述,“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此次革命到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材料一: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有一句经典名言:“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福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
材料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集中体现卢梭这些思想的法律文献是哪两部?
(3)材料三中提到的“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是指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下面是小龙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对此,小华说:“图中有一项内容是不正确的”。你赞同小华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政策调整,都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名称 |
废除旧制度 |
领导人 |
共同影响 |
1861年改革 |
亚历山大二世 |
||
明治维新 |
明治天皇 |
【横观各国调整】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政策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写出该措施的内容。
【探究发展真谛】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2013年3月29日北京下军令状,限三年治理大气污染。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摘要
(1) 根据材料一判断人类环境恶化大致应开始于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你认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分)
(3)材料二中北京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请你给北京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读图及相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粗大林立的烟囱,喷出浓浓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 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材料一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厂房的轰鸣”是哪一动力机广泛应用的结果?
国家:动力: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发出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体现了欧洲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运动:
代表: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
转折: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