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着一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哪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一项重要科技发明。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属于哪一个帝国主义侵略集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标志着哪一地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德国是如何“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4)根据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于哪一年?“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
(5)列举材料二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两次重要战役的名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拉伯半岛伍于亚、欧、非三太洲的交界处,处在东西方文明发源地之间。这显然有利于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东西方文化。尤为可贵的是,阿拉伯人在汲取、借鉴、容纳外来民族文化方面,袁现出积极、宽容和开放的心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兴起,帝国对新征服地区各民族的各种文化兼容并营,统治者积极引导阿拉伯人向外族人学习,展开了大规模的“百年翻译运动”。
广泛地吸收了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从而使伊斯兰文化成为东西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
材料二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一罗马文化并称为古代四大文化体系。它把东西方古典文化融为一炉并发扬光大。具体说来,它继承发扬了阿拉伯固有的文化。弘扬了古埃及文化、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优秀遗产,吸收了古希腊的哲学和自然学科、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古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宗教哲学的精华。另外,伊斯兰文化在古文化向近代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雷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伊斯兰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3)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而文化的多样性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在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构建和谐统一的世界文化,成为各国思考的课题。请借鉴伊斯兰文化的历史,谈谈你的建议。(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是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郑和横渡印度洋比迭·伽马将近早80年……郑和的船队有船百余艘。人员达27000人;述·伽马仅4条船,170人;哥伦布3条船,87人……郑和远航运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伽马仅到印度,哥伦布到加勒比海地区……郑和带去“丝与瓷”,他们带去“火与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下西洋壮举的停止。中国的造船业也逐渐萎缩,进而导致海上防御力量锐减。……在长远四百年的闭关政策下,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都瓦解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勋爵来华,经过打探,马戛尔尼得出结论:大清帝国的舰队和海防设施不堪一击。
——《郑和之后中国海军如何走向衰落》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郑和下西洋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为什么没能延续海上强国的辉煌?(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给欧洲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1分)
(1)下图为《元朝大运河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2分)
A.会通河
B.通惠河
(2)从地图可以看出,元朝运河有什么特点?(1分)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几颗璀璨的明珠。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位,创作诗歌近5万首。诗人李白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宋词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展了词的题材,定格了词的曲调。成为宋代文学之胜。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了世俗。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搂梦》是小说大观团中怒放的奇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2.宋词按照艺术风格主要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
3.明清小说是为了满足统治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4.《红楼梦》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蜂。
5.连绵不断、高峰迭起,是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指的是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确立该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为什么说该国的革命具有双重性?
(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简述该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试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三国革命的共同点。(4分,两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