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苏联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材料四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二、三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僵化的苏联模式”“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
(2)为应对材料三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
(3)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应该怎样做?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


材料一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材料一中“林大人”指谁?他是在广东哪个地方“禁烟”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
(3)这场战争使古老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写出变化后的社会性质的名称。
(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哪些历史思考?

某校七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三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译文: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所以,商汤和周武王不因循古代的法度从而称王天下,夏桀和商纣不改变礼仪从而走向灭亡。反对古法而求变革的人,不能去否定他;因循古法不知变通的人,不值得称道。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
(2)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3)商鞅的行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
(2)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3)我们与台湾同胞一衣带水,同是炎黄子孙,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