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哪位思想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2)“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雨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他是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国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发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从那几个方面限制了王权?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颁布宣告了什么史实?
(3) 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请概述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同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 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 摘自哥伦布日记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2)列举一位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的?
(4)从材料三中找出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目的。
(5)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什么共同影响?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请你参加以“铁路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回放】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材料二: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1881年,清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在中国的出现,引发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火车震动山川神灵,易招灾害;路稍不平,全车皆碎;铁路易为外敌所用,便其运兵。
材料三:“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时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给高原人民带来的喜悦。
【知识回顾】
(1)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中国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在运动期间。(4分)
【问题探究】
(2)阅读材料一,指出铁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二,为什么当时一些人要反对铁路的修造?(答出两点即可,不得摘抄原文, 2分)
【得出认识】
(4)对照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美、德、法、英共有29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文化在革命十年间,我国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多达2.3亿人……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什么状况?美国采取什么应对政策?
(2)面对文革造成的严重灾难,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并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材料一、二背景下,美国与中国在国家经济建设道路探索上的共同点是()

A.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结合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市场的自我调节

(4)从中美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面对危机挑战,进行成功改革,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西方重要通道是什么?开通于哪一朝代?有怎样的作用?(4分)
(2)材料二中没有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些发明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3)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化,请完成下列表格(2分)

人物
作品
主要内容或主张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