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生着如下图所示的捕食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
B.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 |
C.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 |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增重1克,至少需要消耗草75克 |
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 |
下图是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B.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 |
D.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