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镜头一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镜头二中,金砖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什么措施?你认为有什么积极意义?
(3)镜头三中,处理中日两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上的自由化民主化。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做的有关英国近代化历程的总结,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1)完成英国近代化历程的相关表格
类别 |
时间 |
事件 |
代表人物 |
影响 |
思想 |
16世纪 |
莎士比亚 |
冲破教会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
|
制度 |
17世纪 |
资产阶级革命 |
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
|
经济 |
18世纪 |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对比英国和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忆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孙中山把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再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政治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4)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3年是丝绸之路申遗最关键的一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路申遗文本已与今年1月正式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材料二:
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开通是在我国哪个朝代?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河南的那两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742年,鉴真准备东渡日本,被淮南采访使阻扰。第二次,飘至舟山。第三次鉴真被越州僧人挽留。第四次鉴真被淮南采访使截回。第五次鉴真到了崖州。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形式上是一个僧团,实际上却是一个文化技术顾问团,鉴真一行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雕刻 、铸造、绘画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百度文摘》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据统计在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4次侵略战争中,有10次针对中国。中国损失无数,仅抗日战争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人员伤亡在2000万人以上。
——《百度文摘》
材料三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多次东渡日本,其中第五次到达的崖州地区在什么时候正式列入我国版图?鉴真一行在哪些方面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战争中国多败绩,日本却频频得手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中的“反省”对于日本右翼来说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结合事例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